一、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一年來,柳南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在自治區、柳州市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工業立區、物流興區”發展定位,大力實施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物流興區攻堅、營商環境攻堅“4個三年行動”,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聚焦穩存量、抓增量、破變量,經濟發展呈現持續恢復、加快向好態勢,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初步統計,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3.4%、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4.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0.1%;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5.0%(其中工業投資下降23.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247元,增長3.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97元,增長6.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6億,增長9.56%;城鎮新增就業1萬人。
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預期目標完成情況
指標名稱 | 單位 | 2024年計劃 | 2024年完成 | ||
總量 | 增速% | 總量 | 增速% | ||
一、地區生產總值 | 億元 | — | 4.5 | — | 4.0 |
第一產業增加值 | 億元 | — | 4.5 | — | 3.5 |
第二產業增加值 | 億元 | — | 4.5 | — | 3.4 |
第三產業增加值 | 億元 | — | 4.4 | — | 4.8 |
二、固定資產投資 | 億元 | — | 5.0 | — | -25.0 |
三、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億元 | 6.38 | 0 | 6.46 | 9.56 |
四、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 億元 | — | 5.1 | — | 4.3 |
五、全口徑規上工業總產值 | 億元 | — | — | — | 4.8 |
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 億元 | — | 3.0 | — | 0.1 |
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 | — | 52247 | 3.8 |
八、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 | — | 32797 | 6.7 |
九、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 | % | — | — | — | 0.5 |
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 | % | — | — | — | 98.1 |
十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 | 萬人 | — | — | — | 1.0 |
總體來看,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成效和主要目標完成情況總體平穩,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發展提質升級,創新要素加速集聚
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貫徹落實高成長性工業企業產值三年倍增和工業上臺階“兩大行動”,30家規上工業企業增速超30%,推動銀瑞車業、富英華等區屬企業減停產面收窄7.1個百分點,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2家。汽車、機械產業鏈產值分別增長18.7%、8%,河西高新區、柳工集團、柳職院三方合作共建自治區級市域產教聯合體,柳南區土方工程機械零部件產業集群入圍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企業生產方式、制造工藝流程持續轉變,54家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技改投資額達12.3億元,占工業投資的62%,上汽通用五菱新宏光產品項目、柳工集團土方機械關鍵零部件產業化攻關與應用項目等加速投產。舉辦“向海經濟”企業交流活動3場,銀翔機械、恒瑞鑫成功在海外設點布局,外貿進出口實績企業增至40家,全區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4.0%,向海經濟成為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極。
科技創新激發新質生產力。新增自治區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家、自治區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6家,培育廣西創新型中小企業3家,柳工、中建西部分別獲評廣西智能制造標桿、智能工廠示范企業;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54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家,數量居五城區之首;建成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才飛地”等創新平臺8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22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7億元;柳南區在2023年度廣西科學技術獎評選中榮獲12項大獎,數量創歷年新高。中國工程院院士侯水生(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團隊攜項目進駐柳南,開展西南麻鴨品種的繁殖選育專項研究。
閑置土地盤活成效明顯。全年處置331 畝閑置存量土地,閑置土地凈減少率為29.87%,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開展“二次招商”盤活6.3萬平方米閑置廠房,完成閑置廠房總面積的44%。全年引進廣西北投車用水溶液生產項目、廣西富春供應鏈冶金機械設備產業園項目等10個項目,其中6個項目實現當年入駐、當年投產。
服務業提質發展成效顯著。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26家,萬畝現代商貿物流產業集群進一步完善,柳州鐵路港4條集裝箱作業線開通運營,裝運能力提升5倍,傳化公路港、中通快遞廣西桂北(柳州)智能科技電商快遞產業園、正邦物流產業園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全力把握“兩新”政策機遇,聯動187家市場主體參與廣西家電“以舊換新”、柳南區2024年汽車生活節等系列活動,帶動新車銷量增長超40%,激活實體消費超90億元;限上零售業、限上批發業分別增長34%、46.9%,增速排名全市第1、第2。豐富文體旅供給、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加大文旅項目招引力度、加強文旅市場監管,發揮辦節引流優勢,舉辦流山民俗文化旅游節、2024年鳳凰河機車啤酒嘉年華活動、廣西滑翔傘錦標賽暨廣西滑翔傘公開賽等節慶活動。2024年接待游客人數超88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突破11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6.4%、20.5%。
(二)項目建設提質擴效,發展動能日益增強
重大項目建設提質見效。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8項,完成年度投資5.6億元,第一責任單位市級層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32項,完成投資12.86億元。久暉機械二期標準廠房項目、西環路4號地塊周邊地塊(一期)等6個項目實現開工建設,柳工裝載機智能化改造項目、常州東海新建工程機械輕量化配套件項目等5個項目建成投產。持續完善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柳南汽車物流及零部件倉儲產業園道路及配套管網完成建設2.1公里。
要素保障更加完善。一是積極謀劃項目儲備。2024年謀劃重大項目33項,項目總投資189.57億元,其中工業項目15項,現代農業項目2項;實現開工8項,開工轉化率24.24%。二是積極爭取資金。2024年柳南區獲得上級資金2.7億元。其中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4個,獲得資金1.74億元,排名柳州市各縣區第一;獲得柳南區螺螄粉小鎮、洛滿鎮居民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國債項目2個,獲得資金0.97億元,排名柳州市各縣(區)第二。
(三)人居環境整體提升,基層治理更加優化
市政設施不斷完善。完成南竹路、紅巖二區小區周邊道路、康華一、二區等3條支路、9條背街小巷整治工作。清理市政背街小巷排水管網10公里,更換雨水井、檢查井130余套,梳理錯混接排水管網61處。加快推進鵝山片區革新、紅巖、永前等小區及周邊管網排水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和康華小區一、二區排水整治工程,進一步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S507宜州三岔至流山(柳南段)、太陽村鎮至洛滿鎮三級路等道路竣工驗收。完成通自然村(屯)道路路肩硬化工程2個、生命安防工程7個。
城市更新持續推進。持續推動93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城中村改造穩步推進,完成3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方案,專項借款已發放4.24億元。渡口村安置房項目已開展征地拆遷工作。和平村、新云村項目已爭取安置房建設資金4362萬元,支持安置房祥和雅苑項目復工。磨灘村及周邊片區棚戶區改造土地熟化項目加快推進,翰林江苑(二期)9棟樓已全部封頂;中鐵物流園及周邊片區改造土化熟化項目一期開發8棟樓,已竣工交付6棟。潭中西路周邊路網開放通車,有效緩解潭中西路交通壓力。
城市治理精細推進。常態長效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深入開展市容市貌、“違停”“五車”亂象整治,累計糾治占道經營、占道施工等違規行為1.6萬余起,拆除違法建設120余處,拆除違建約5萬平方米。“整潔暢通有序大行動”和垃圾治理工作成效明顯,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實現全覆蓋,累計收運垃圾約14萬噸,城市環境顯著改善。
生態環境不斷優化。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8.1%,同比改善2.2%;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均值達標,兩個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治理“非糧化”圖斑492個,消除違法占地156畝,義務植樹110萬株,完成植樹造林1.4萬畝,新增油茶造林1357畝,土壤環境保持穩定。提前一年拔除松材線蟲病疫區,森林資源網格化管理實現全覆蓋,洛滿鎮通平采石場等3個自然歷史遺留礦山完成生態修復,新圩河、鳳山河、流山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入選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儲備庫,柳工上榜廣西綠色工廠、廣西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低碳持續發展。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精準排查、精細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全區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開展矛盾糾紛排查1839次,調解矛盾糾紛997件,調解成功率達100%。政府涉企行政復議服務點掛牌設立,連續7年獲評自治區“信訪工作人民滿意窗口”,“猛佬黨”特色品牌調解工作室獲《焦點訪談》等節目報道,公共安全的多元共治局面逐步形成。深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2024年柳南區成功獲評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銀山街道等4個單位獲得第六批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命名。
(四)農業農村穩步發展,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農業生產能力有保障。扛牢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推行田長制,落實“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耕地總量,守住基本農田保護紅線。治理耕地“非糧化”、撂荒地4907畝,開展嚴格管控類耕地實地摸底地塊調查75577塊。糧食播種面積9.02萬畝,糧食產量3.25萬噸,糖料蔗種植面積6.28萬畝。蔬菜(含食用菌)年產量15.66萬噸,水果產量2.1萬噸,桑蠶產繭量4711噸。生豬出欄9.31萬頭,家禽出欄170萬羽,禽蛋產量10290噸,竹木采伐量13.5萬立方米,麻竹鮮筍產量1.5萬噸。發放各類補貼資金1400余萬元。生豬、蔬菜、禽蛋產能分別增長9.1%、5.4%、15.6%。
特色農業加快發展。實施鄉村振興產業項目27個,開工建設全市面積最大的設施蔬菜項目,建成麻鴨精品鴨育種基地、大型肉牛養殖和飼料生產基地,宏華中田養殖小區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實隆公司榮獲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稱號。積極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2024年共培育自治區級和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7家、自治區級和市級農民合作示范社5家、自治區級和市級示范家庭農場4家。
脫貧成果更加鞏固。抓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工作,通過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及時化解返貧致貧風險,監測對象風險消除67戶207人。積極推進產業幫扶提升行動,特色產業覆蓋率95.9%。深入推進就業幫扶提升行動,脫貧人口(含監測對象)外出務工1447人,完成目標任務103.28%;通過公益性崗位實現就近就業279人;5家就業幫扶車間、累計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132人。
鄉村環境更加宜居。完成3個行政村“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成果編制。完成204戶農村戶廁升級改造,洛滿鎮長弄屯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示范項目完工運行。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累計清理農村生活垃圾2.69萬余噸,清理畜禽糞污、農膜等農業生產廢棄物460余噸,清理溝渠81.9公里。大力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個精品村、4個示范村、2個提升村的示范創建工作。太陽村鎮山灣村入選廣西學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建設典型案例產業富民篇,以精品示范村建設引領鄉村全面振興。
(五)重點改革持續深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全區行政許可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100%,電子證照關聯率達到88.39%,各行政機關通過政府門戶網站主動發布信息4041條。率先推行“驗登合一”新模式,解決項目驗收和登記多頭跑、流程多、時間長等問題,辦理工業園區內建設項目規劃核實8項。設置專窗專員專線,拓寬精細化服務范圍,“幫辦代辦”實現“能辦盡辦”,全年為企業、群眾服務3500余次。持續加大實體經濟護航行動和融資力度,常態化舉辦企業服務活動21場,破解各類“疑難雜癥”298個,“退減緩免”各項稅費28.7億元,累計爭取政策性補助資金4500余萬元。發放桂惠貸1562筆,放款金額21.95億元,為實體經濟注入更多金融“活水”,提高企業競爭力。
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農業農村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南環街道辦事處扎實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大力推進“千萬工程”示范創建,堅持以產業培育和村莊運營為抓手,通過“組團”“抱團”等形式謀深謀細實施項目,累計在7個精品示范村實施項目18個,投入資金3762萬元。社會體制改革持續深入,深化醫保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醫保經辦服務事項下沉,拓展村(社區)代辦幫辦醫保服務事項。
區域開放合作全面加強。持續推動柳南區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舉辦跨境電商峰會、論壇3場。組織20余家企業參加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中國—東盟博覽會(東博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等國家型展會拓展國際市場,參與自治區商務廳組織的面向RCEP其他成員國的系列經貿合作活動等。開展產業鏈招商16次,全年引進項目55個、億元以上項目12個,柳南區上榜“2023年度廣西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單位”。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70億元,進出口總量占全市60%以上。
(六)兜牢兜實社會保障,全面發展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就業創業工作穩步推進,舉辦招聘活動24場次,多渠道提供崗位近3萬個,城鎮新增就業1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4107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人數1244人,“零就業家庭”全區實現動態清零。全年完成參保25.93萬人,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動態參保率達100%,實現城鄉居民醫保擴面征繳“六連增”。精準落實“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發放醫療救助資金2516.69萬元。持續推進集采藥品惠民便民機制創新改革工作,全區集采藥品進藥店數量123家、村衛生室28家,集采藥品覆蓋率達100%。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6億元,開展老年人、殘疾人居家“上門”服務4萬人次,完成適老化改造、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94戶,為2400名高齡老人及特困對象提供營養餐6萬份,兜底托起困難群眾民生“底線”。
教育資源供給持續優化。推進智美小學擴建教學樓、二十七中學學生宿舍樓復工,新建、改擴建并交付使用4所公辦幼兒園,新增學位1320個、床位400個,緩解教育資源供求緊張現狀。全區共計招收義務教育段新生16611人。保障符合入學條件的隨遷子女6100人全員就讀公辦學校,共享優質教育。宏觀調控教育人才隊伍向農村學校流動,2024年我區支教教師42名,走教教師48名,城區內輪崗交流教師456名,城鄉學校共享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成果。鵝山路小學榮獲全市唯一“全國書香校園”稱號,柳南區獲評首批自治區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
衛生健康事業穩步推進。成功舉辦中醫藥健康集市,進一步構建全區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強化應急隊伍能力建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較去年減少超50%。國家免疫規劃預防接種門診實現全覆蓋,建成8家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基層醫療機構“優質服務基層行”基本標準達標率100%,其中2家基層醫療機構達到推薦標準。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提速擴面,公立定點醫療機構藥品零差價銷售覆蓋率達100%。持續落實優化生育政策,公建普惠托育項目祥源托育實現試運營,全區每千人口嬰幼兒托位數增至4.2個,柳南區獲評全國生育友好工作先進單位。
二、存在的問題
2024年,柳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指標未達到預期目標,主要存在以下困難:一是要素保障不全影響項目建設投產。由于征拆、場地平整等資金缺口未落實,部分擬供地的項目無法實現供地、部分已供地項目未具備開工條件。外加現有土地儲備不足,西擴進展緩慢,資源要素制約日益凸顯,無法滿足現代產業發展需求。二是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基礎設施投入減少,道路、供水、排污等基礎配套設施進展緩慢,影響周邊企業建成及投產。房地產市場持續企穩的根基尚不牢固,土地市場投資信心仍顯不足等。三是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等領域優質資源布局不夠均衡,城市精細化管理與群眾期待還有差距。
三、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判斷、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
(一)總體判斷
2025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改革舉措的開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從國家層面看,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圍繞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等五個方面,推出了一攬子增量政策,政策效應將在2025年集中顯現。從自治區層面看,自治區“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重大戰略效應加速釋放,特別是圍繞支持柳州發展,自治區為柳州量身打造了金融支持柳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等系列政策,為柳州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從柳州層面看,柳州化債工作已見曙光,有更多精力集中發展經濟。正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制造強市,工業已經具備全面觸底反彈的基礎和支撐。從柳南自身看,柳南區工業底蘊深厚,是柳州市工業發展的主要陣地之一。借助柳州全力“堅守工業本色、挺起工業脊梁、重振工業雄風、再創工業輝煌”
機遇,錨定“工業立區、物流興區”,多維度、多層面開展產業結構分析、體系完善,構建柳南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柳南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二)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自治區黨委十二屆九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三)預期目標
2025年主要經濟指標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0%左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5.2%,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4.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0%,建筑業增加值增長4.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3.2%,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四、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任務
(一)大力推動產業升級,在打造特色主導產業上拼出新高度、新發展。
聚焦傳統產業煥新。深入推進傳統產業提質、新興產業培育三年行動,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3家以上,重點升級煥新汽車、機械、建材、食品等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智能終端、新材料、高端裝備、智慧模具等戰略新產業。推動汽車零配件企業向新能源配件生產轉型,引導結構件、鈑金件等配套企業通過設備換新、技術革新,向輕量化、電子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引導機械零部件制造企業圍繞柳工集團拓展國際市場,融入裝載機、挖掘機、平地機等系列電動工程機械產品。深入實施“智轉數改”,推動新舊動能有序轉化、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引進智能模具、智能電控等企業10家以上。
聚焦新興產業培育。重點發展智能裝備、新材料和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礦山、建材等企業向非金屬新材料加工方向拓展業務,形成產業集聚,打造總投資超100億元的非金屬礦產業鏈產業園,形成柳南未來新興材料產業集群,力爭2025年實現五寨山母粒新材料等項目新增產值5億元以上。圍繞“做大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做優專用車、做精核心零部件”的整體思路,以上通五“一二五”發展工程、廣汽集團“菱勢工程”為牽引,加快全鏈條向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方向蓬勃發展。搶抓柳州大力發展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產業機遇,大力推進上通五1100畝智慧停車場等配套產業園建設。
聚焦河西高新區西擴。以集聚集約集群為導向,將河西高新區西擴打造為柳州市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制造城的主要承載園區之一。與上通五、中鐵十六局等溝通協作,加快推進總投資17.65億元的“竹鵝溪源岸治理與特色產業融合發展”EOD項目,并以此為切入口破局河西高新區西擴區域開發建設,力爭2025年供地400畝以上,拓寬工業高質量發展增量空間。吸引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強的優勢企業入駐,使河西高新區成為高精裝備智造基地、智慧汽車再造基地、向海經濟發展基地,加快形成產業集群。
聚焦精準招商。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攻堅突破專項行動,立足三大主機廠發展布局和增長需求完善招商圖譜,搭建“鏈主”企業招商聯動專班,開展以鏈引商、以投帶引、資本招商、基金招商,精準吸引汽車零部件、機械裝備、新材料等優質項目融入現有產業體系;支持海聯金匯、威翔等“小鏈主”企業依托優勢資源承接項目,政企聯合謀劃項目、招引項目,力爭引進簽約項目55個,其中工業領域項目45個以上、億元項目15個以上,招商引資項目投資完成額增長10%。
(二)大力推進商貿發展,在提升消費品質和水平上拼出新跨越、新格局。
全力激發市場消費活力。大力推動煥新“五進”系列活動,持續打造一批聚人氣、促消費的主題節慶,千方百計穩住家電、汽車、住房等大宗消費,有效提振住宿餐飲、文娛旅游等大眾消費。著力提振居民消費需求,持續升級傳統商業生態,依托谷埠街、金綠洲、高鐵商圈閑置樓宇打造消費新場景,吸引高端餐飲、大型零售、品牌連鎖企業進駐布局,力爭全年盤活閑置樓宇5萬平方米;引導銀山、南環等地段小型分散市場集聚經營,逐步打造農機、螺螄粉原材料、汽車零部件等專業市場集群;加快推廣“制造+服務”,鼓勵柳工、廣汽集團等制造業企業開展產銷分離,支持萬維跨境直播電商產業園、瓏齡汽車電子產業園等平臺創新發展,拉動限額以上批發業銷售額新增10億元以上,服務業企業上規入統30家以上,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
全力建設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大力開展“物流興區”攻堅三年行動,深度融入柳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加快構建以柳州鐵路港為龍頭的萬畝現代商貿物流產業集群。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研發設計、市場營銷、售后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數字化、價值鏈高端延伸,共建汽車、機械及食品加工等重點產業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以高效化流通推動實體經濟降本增效。力爭2025年,基本建成以汽車、機械、原材料與貿易加工為主要上市品種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體系,集聚、培育一批規模以上的大宗商品貿易交易和現代物流企業,建成區域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交易額達100億元以上。
全力建設RCEP示范項目集聚區。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深化與上通五、柳工等鏈主企業的溝通合作,全力承接先進地區產業轉移,重點招引一批符合產業定位的“短平快”項目。依托鐵路港海關監管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大力發展外向型服務業,支持企業在柳南設立跨境、區域結算中心,推動上通五、柳工等企業擴大境外合作,鼓勵柳南企業出海搶項目、爭訂單,實現供給腹地與消費市場的高度整合,持續提升投資、貿易、消費、資金流動、人員往來、物流暢通等便利化水平,力爭2025年新發展10家以上企業開展出口貿易,新增產值10億元以上,全力推動汽車、機械、食品等更多柳南優勢產業和產品“走出去”。
(三)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在促進城鄉融合上拼出新突破、新進展。
持續抓好糧食生產。嚴守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全力做好“糧袋子”“菜籃子”穩產保供工作,保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9.02萬畝、產量3.25萬噸以上,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完成0.95萬畝的高標農田建設任務。持續推廣稻稻油模式,落實3600畝收籽油菜面積。強化科技攻關,實施水稻增密增穗行動,輻射帶動柳南區水稻大面積均衡穩產,確保2025年糧食播種面積、產量穩定。
持續推進特色農業發展。持續推進柳南“一鎮一特色”產業項目建設,不斷擴大設施農業生產規模,強化科技驅動含量。在太陽村鎮和洛滿鎮建成以螺螄粉全產業鏈為主導的食用菌、優質蔬菜、肉鴨、蛋雞、鵝肝等五大產業集群基地。在流山鎮逐年實施桑蠶全產業鏈項目,建成穩定高效的原料生產、加工產業體系。力促實隆麻鴨培育、螺螄粉原材料(蔬菜+)、食用菌產業園等農業重點項目盡快落地投產,力推桑蠶全產業鏈、肉牛養殖、陸基養殖等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加快推進與深農集團、山東壽光農控集團、上海悅享、中農集團等知名企業合作,推進實施畜禽屠宰、食用菌、蔬菜冷鮮、禽蛋以及蠶絲等農產品深加工,加快謀劃廣西佳佳鵝肝全產業鏈產業、品品鮮食用菌提質擴面等項目落地。
持續推進鄉村環境治理。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區域化建設為發展方向,深入推進農村危房改造、農村生活垃圾轉運處理設施建設,深化農村污水、垃圾、廁所“三大革命”,計劃投入資金4300萬元,包裝打造7個和美鄉村;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打通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全力推進市政管網入鄉村,讓更多群眾用上優質好水。
(四)大力推進項目建設,在提升經濟發展活力上拼出新起點、新篇章。
強化項目前期謀劃和儲備。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上謀劃智慧模具產業園、汽車用智能LED車燈、新能源汽車充配電系統生產等項目;在利用優勢資源上圍繞新材料產業,聯動柳鋼、魚峰水泥及重點礦山企業,謀劃廣西鎂基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在現代商貿物流業上圍繞鐵路港,謀劃汽車整車及零部件交易市場;在基礎設施補短板上圍繞“兩重”建設,重點推進廣西主要支流柳江河治理工程柳州市河西西堤雙沖大橋至露塘碼頭段防洪工程等項目;在發展特色農業發展上圍繞國儲林、高標準農田,推動農業融合發展。2025年儲備項目150個以上、其中產業項目100個以上,力爭開工60個以上,開工轉化率達40%以上。
強化要素保障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緊盯尚未開工項目,用好自治區、柳州市重大項目并聯審批機制,及時打通項目建設難點堵點問題。準確把握中央、自治區政策資金投向,強化向上爭取投資力度。重點推進柳南區洛滿鎮居民老舊供水管網改造二期工程、柳南區流山鎮居民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工程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關注已入自治區水利廳項目庫的廣西主要支流柳江河治理工程柳州市河西西堤雙沖大橋至露塘碼頭段防洪工程。儲備推送2025年上級資金項目共計35項,涉及城市地下管網及設施、城市更新、水利等領域,擬申報上級資金13.03億元。加快推動項目建設,全力推動中鐵柳州物流產業園項目、柳南區渡口村城中村改造項目、柳南區螺螄粉原材料(蔬菜+)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項目等7個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推進柳南智能化汽車倉儲物流產業園項目、豪川物流產業園、西環路4號地塊周邊地塊(一期)等25個續建項目建設,力爭廣西機械材料循環產業園標準廠房項目、河西高新區模塑科技標準廠房建設項目、河西工業園模具及汽車部件制造基地3個項目建成投產。
(五)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在激發社會活力上拼出新挑戰、新目標。
高水平推進營商環境。深入開展營商環境攻堅三年行動,加力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指尖通辦”集成化改革,持續打造幫辦代辦、“區長直通車”服務品牌,推動更多事項由“可辦能辦”轉向“好辦易辦”。全力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加大力度推進“拿地即開工”、容缺受理、并聯審批,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間。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市場準入退出環境,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持續完善存量企業服務清單,用好、用活“工業110+”等平臺,扎實開展企業紓困幫扶,下好、下透減稅降費“及時雨”。
高水平推進科技創新。重點圍繞特色優勢產業,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快柳工土方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爭取更多科技創新資源向柳南轉移、在柳南轉化。支持廣汽集團等龍頭企業爭創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圍繞三大主機廠等鏈主企業發展需求進行技術攻關、產品開發和服務提升,啟動實施采埃孚變速箱產能提升等20個技改項目,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家,培育自治區級以上專精特新、瞪羚企業6家,帶動本地產業鏈提質升級。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人才共用、平臺共建、聯合攻關,探索“產學研用孵”有機貫通、開放協同的人才引育機制,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高水平強化對外開放。搶抓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機遇,深化向海經濟園區、RCEP集聚區建設,出臺《柳南區高質量實施RCEP示范項目集聚區建設方案》,積極參與面向東盟的外向型產業體系構建,加快融入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柳州聯動創新區建設。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推動虎森機械、蒲菱汽車等更多企業“出海搶單”,支持科路公司鐵路測量器具、匯恒公司工程機械配件等產品開拓“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全力打造東盟(柳州)汽配產業生產加工貿易基地、跨境電商產業集聚區,全年新增外資外貿主體20家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5%。
(六)大力推進生態保護,在提升環境質量上拼出新態勢、新經驗。
全面貫徹落實美麗中國、美麗柳州建設的決策部署,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落實落細河長制、林長制、田長制,做好迎接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及后續整改工作。持續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堅持PM2.5與臭氧協同管控,強化揚塵、餐飲油煙等污染防治,確保空氣質量穩定向好;大力開展水質提升行動,持續擦亮柳州水質全國第一金字招牌;加快山灣采石場等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完成太陽村鎮、洛滿鎮地質災害整治,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和新污染物治理,助力柳州“無廢城市”建設。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完成植樹造林1.6萬畝,因地制宜發展國儲林項目5萬畝。
(七)大力加強民生保障,在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上拼出新形勢、新成果。
持續抓好城市建設更新。加快推進渡口,基隆,新云、和平等城中村改造項目,力爭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推進西環路四號地塊(龍隱臺項目)建設,同步推進項目安置房及規劃一路建設,完善范圍內管線遷改、地下干渠改造、規劃三路建設。完成柳南南片區管網改造項目(總投資2.1億元)、柳南區螺螄粉小鎮(總投資0.43億元)、洛滿鎮居民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工程(總投資0.78億元)等重點項目建設。開展20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銀山片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力爭城邕片區、飛鵝東站等地塊掛牌出讓。推動城市排水排澇設施、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和老化更新改造,加強道路、橋梁等市政設施日常巡查和管護,確保市政設施安全完整。
持續推進就業穩定。全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穩定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脫貧人口等重點群體就業,新開發“家門口”崗位4.6 萬個以上,新培育市級充分就業社區20個、就業服務站11個。健全勞務協作機制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就業幫扶長效機制,推進鄉村公益性崗位的開發和管理,結合產業發展方向和特點挖掘培育一批就業幫扶車間,統籌就地就近就業和外出務工,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加大創業孵化基地、就業見習基地建設和扶持力度,樹立一批“示范基地”。
持續提高全民參保面。聚焦重點群體集中持續開展擴面征繳宣傳專項行動、“社保服務進萬家”等活動,促進多層次醫療保障有序銜接,實現社會保險法定人員全覆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7%以上。建立健全養老保險監管機制,積極開展養老金發放稽核工作。
持續深化健康衛生事業。加強醫聯體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帶動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提升;以服務均等化為目標,扎實做好基本公共衛生和家庭醫生簽約工作;持續推廣嬰幼兒照護服務經驗,持續推進“醫育結合”托育模式,推動健全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能力建設,扎實推進疾病預防和衛生監督工作;圍繞“好看病、看好病”,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升級改造十一冶、南站衛生服務中心,實現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全覆蓋;推動村衛生室集采藥品價格降幅達60%、“雙通道”國談藥品配備147種以上,努力滿足群眾就醫用藥需求。
持續推進教育事業高效發展。圍繞“好上學、上好學”,科學布局銀山片區、鵝山片區兩大中學教育集團,開工重建和平路小學,新增學位1080個以上;推動半數以上公辦幼兒園納入集團化管理,8家公辦幼兒園創建市級以上示范園,力爭通過自治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用柳南教育資源優勢牢牢守住主城區的中心地位。
持續繁榮發展文體事業。圍繞“強文體、文體強”,大力發展群眾體育事業,力爭賽事經濟產出效益突破億元;逐步擴大公共文化供給,推動柳南文化館晉升國家二級文化館。突出文旅地域特色,加快推進拉達水庫文旅項目、流山姐歌圩碼頭、麒麟莊園項目、鳳凰河紅色愛國教育軍事拓展基地等4個文旅項目。打造“研學+文體活動賽事+旅游”融合發展新模式,促進文旅體農等各行業深度融合,將太陽村鎮百樂村打造成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太陽村鎮山灣村、洛滿鎮福塘村打造成廣西鄉村旅游重點村;九波農莊打造成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
持續提升民政服務效能。落實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責任,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深入推進“銀齡行動”,統籌抓好康復、護理等老齡健康事業,新增“長者飯堂”2個,建成投用南環街道為老服務中心,提供居家養老服務3萬人次以上。及時精準識別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完善制度措施,加強關愛服務,促進健康成長。持續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工作,加強地名文化保護,做好柳南特色“地名文化”宣傳工作。籌備成立柳南區慈善會,推進柳南區“慈善幸福家園”試點工程。
?
?
?
一、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一年來,柳南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在自治區、柳州市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工業立區、物流興區”發展定位,大力實施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物流興區攻堅、營商環境攻堅“4個三年行動”,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聚焦穩存量、抓增量、破變量,經濟發展呈現持續恢復、加快向好態勢,社會大局保持穩定,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初步統計,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4.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3.4%、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4.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0.1%;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5.0%(其中工業投資下降23.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247元,增長3.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797元,增長6.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46億,增長9.56%;城鎮新增就業1萬人。
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預期目標完成情況
指標名稱 | 單位 | 2024年計劃 | 2024年完成 | ||
總量 | 增速% | 總量 | 增速% | ||
一、地區生產總值 | 億元 | — | 4.5 | — | 4.0 |
第一產業增加值 | 億元 | — | 4.5 | — | 3.5 |
第二產業增加值 | 億元 | — | 4.5 | — | 3.4 |
第三產業增加值 | 億元 | — | 4.4 | — | 4.8 |
二、固定資產投資 | 億元 | — | 5.0 | — | -25.0 |
三、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億元 | 6.38 | 0 | 6.46 | 9.56 |
四、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 億元 | — | 5.1 | — | 4.3 |
五、全口徑規上工業總產值 | 億元 | — | — | — | 4.8 |
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 億元 | — | 3.0 | — | 0.1 |
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 | — | 52247 | 3.8 |
八、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 | — | 32797 | 6.7 |
九、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 | % | — | — | — | 0.5 |
十、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 | % | — | — | — | 98.1 |
十一、城鎮新增就業人數 | 萬人 | — | — | — | 1.0 |
總體來看,202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成效和主要目標完成情況總體平穩,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發展提質升級,創新要素加速集聚
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貫徹落實高成長性工業企業產值三年倍增和工業上臺階“兩大行動”,30家規上工業企業增速超30%,推動銀瑞車業、富英華等區屬企業減停產面收窄7.1個百分點,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2家。汽車、機械產業鏈產值分別增長18.7%、8%,河西高新區、柳工集團、柳職院三方合作共建自治區級市域產教聯合體,柳南區土方工程機械零部件產業集群入圍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企業生產方式、制造工藝流程持續轉變,54家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技改投資額達12.3億元,占工業投資的62%,上汽通用五菱新宏光產品項目、柳工集團土方機械關鍵零部件產業化攻關與應用項目等加速投產。舉辦“向海經濟”企業交流活動3場,銀翔機械、恒瑞鑫成功在海外設點布局,外貿進出口實績企業增至40家,全區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14.0%,向海經濟成為產業發展新的增長極。
科技創新激發新質生產力。新增自治區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3家、自治區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6家,培育廣西創新型中小企業3家,柳工、中建西部分別獲評廣西智能制造標桿、智能工廠示范企業;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54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0家,數量居五城區之首;建成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才飛地”等創新平臺8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22項,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7億元;柳南區在2023年度廣西科學技術獎評選中榮獲12項大獎,數量創歷年新高。中國工程院院士侯水生(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團隊攜項目進駐柳南,開展西南麻鴨品種的繁殖選育專項研究。
閑置土地盤活成效明顯。全年處置331 畝閑置存量土地,閑置土地凈減少率為29.87%,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開展“二次招商”盤活6.3萬平方米閑置廠房,完成閑置廠房總面積的44%。全年引進廣西北投車用水溶液生產項目、廣西富春供應鏈冶金機械設備產業園項目等10個項目,其中6個項目實現當年入駐、當年投產。
服務業提質發展成效顯著。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26家,萬畝現代商貿物流產業集群進一步完善,柳州鐵路港4條集裝箱作業線開通運營,裝運能力提升5倍,傳化公路港、中通快遞廣西桂北(柳州)智能科技電商快遞產業園、正邦物流產業園等一批項目竣工投產。全力把握“兩新”政策機遇,聯動187家市場主體參與廣西家電“以舊換新”、柳南區2024年汽車生活節等系列活動,帶動新車銷量增長超40%,激活實體消費超90億元;限上零售業、限上批發業分別增長34%、46.9%,增速排名全市第1、第2。豐富文體旅供給、強化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加大文旅項目招引力度、加強文旅市場監管,發揮辦節引流優勢,舉辦流山民俗文化旅游節、2024年鳳凰河機車啤酒嘉年華活動、廣西滑翔傘錦標賽暨廣西滑翔傘公開賽等節慶活動。2024年接待游客人數超884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突破112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6.4%、20.5%。
(二)項目建設提質擴效,發展動能日益增強
重大項目建設提質見效。自治區層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8項,完成年度投資5.6億元,第一責任單位市級層面統籌推進重大項目32項,完成投資12.86億元。久暉機械二期標準廠房項目、西環路4號地塊周邊地塊(一期)等6個項目實現開工建設,柳工裝載機智能化改造項目、常州東海新建工程機械輕量化配套件項目等5個項目建成投產。持續完善產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柳南汽車物流及零部件倉儲產業園道路及配套管網完成建設2.1公里。
要素保障更加完善。一是積極謀劃項目儲備。2024年謀劃重大項目33項,項目總投資189.57億元,其中工業項目15項,現代農業項目2項;實現開工8項,開工轉化率24.24%。二是積極爭取資金。2024年柳南區獲得上級資金2.7億元。其中獲得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4個,獲得資金1.74億元,排名柳州市各縣區第一;獲得柳南區螺螄粉小鎮、洛滿鎮居民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國債項目2個,獲得資金0.97億元,排名柳州市各縣(區)第二。
(三)人居環境整體提升,基層治理更加優化
市政設施不斷完善。完成南竹路、紅巖二區小區周邊道路、康華一、二區等3條支路、9條背街小巷整治工作。清理市政背街小巷排水管網10公里,更換雨水井、檢查井130余套,梳理錯混接排水管網61處。加快推進鵝山片區革新、紅巖、永前等小區及周邊管網排水綜合整治工程項目和康華小區一、二區排水整治工程,進一步提升城市排水防澇能力。S507宜州三岔至流山(柳南段)、太陽村鎮至洛滿鎮三級路等道路竣工驗收。完成通自然村(屯)道路路肩硬化工程2個、生命安防工程7個。
城市更新持續推進。持續推動93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城中村改造穩步推進,完成3個城中村改造項目方案,專項借款已發放4.24億元。渡口村安置房項目已開展征地拆遷工作。和平村、新云村項目已爭取安置房建設資金4362萬元,支持安置房祥和雅苑項目復工。磨灘村及周邊片區棚戶區改造土地熟化項目加快推進,翰林江苑(二期)9棟樓已全部封頂;中鐵物流園及周邊片區改造土化熟化項目一期開發8棟樓,已竣工交付6棟。潭中西路周邊路網開放通車,有效緩解潭中西路交通壓力。
城市治理精細推進。常態長效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建設,深入開展市容市貌、“違停”“五車”亂象整治,累計糾治占道經營、占道施工等違規行為1.6萬余起,拆除違法建設120余處,拆除違建約5萬平方米。“整潔暢通有序大行動”和垃圾治理工作成效明顯,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實現全覆蓋,累計收運垃圾約14萬噸,城市環境顯著改善。
生態環境不斷優化。持續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98.1%,同比改善2.2%;地表水國控斷面水質均值達標,兩個市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治理“非糧化”圖斑492個,消除違法占地156畝,義務植樹110萬株,完成植樹造林1.4萬畝,新增油茶造林1357畝,土壤環境保持穩定。提前一年拔除松材線蟲病疫區,森林資源網格化管理實現全覆蓋,洛滿鎮通平采石場等3個自然歷史遺留礦山完成生態修復,新圩河、鳳山河、流山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入選中央生態環境資金項目儲備庫,柳工上榜廣西綠色工廠、廣西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綠色低碳持續發展。
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精準排查、精細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全區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開展矛盾糾紛排查1839次,調解矛盾糾紛997件,調解成功率達100%。政府涉企行政復議服務點掛牌設立,連續7年獲評自治區“信訪工作人民滿意窗口”,“猛佬黨”特色品牌調解工作室獲《焦點訪談》等節目報道,公共安全的多元共治局面逐步形成。深化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2024年柳南區成功獲評第十一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銀山街道等4個單位獲得第六批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命名。
(四)農業農村穩步發展,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農業生產能力有保障。扛牢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推行田長制,落實“長牙齒”的硬措施,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耕地總量,守住基本農田保護紅線。治理耕地“非糧化”、撂荒地4907畝,開展嚴格管控類耕地實地摸底地塊調查75577塊。糧食播種面積9.02萬畝,糧食產量3.25萬噸,糖料蔗種植面積6.28萬畝。蔬菜(含食用菌)年產量15.66萬噸,水果產量2.1萬噸,桑蠶產繭量4711噸。生豬出欄9.31萬頭,家禽出欄170萬羽,禽蛋產量10290噸,竹木采伐量13.5萬立方米,麻竹鮮筍產量1.5萬噸。發放各類補貼資金1400余萬元。生豬、蔬菜、禽蛋產能分別增長9.1%、5.4%、15.6%。
特色農業加快發展。實施鄉村振興產業項目27個,開工建設全市面積最大的設施蔬菜項目,建成麻鴨精品鴨育種基地、大型肉牛養殖和飼料生產基地,宏華中田養殖小區入選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實隆公司榮獲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稱號。積極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2024年共培育自治區級和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7家、自治區級和市級農民合作示范社5家、自治區級和市級示范家庭農場4家。
脫貧成果更加鞏固。抓好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工作,通過落實針對性幫扶措施,及時化解返貧致貧風險,監測對象風險消除67戶207人。積極推進產業幫扶提升行動,特色產業覆蓋率95.9%。深入推進就業幫扶提升行動,脫貧人口(含監測對象)外出務工1447人,完成目標任務103.28%;通過公益性崗位實現就近就業279人;5家就業幫扶車間、累計吸納脫貧勞動力就業132人。
鄉村環境更加宜居。完成3個行政村“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成果編制。完成204戶農村戶廁升級改造,洛滿鎮長弄屯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示范項目完工運行。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累計清理農村生活垃圾2.69萬余噸,清理畜禽糞污、農膜等農業生產廢棄物460余噸,清理溝渠81.9公里。大力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1個精品村、4個示范村、2個提升村的示范創建工作。太陽村鎮山灣村入選廣西學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建設典型案例產業富民篇,以精品示范村建設引領鄉村全面振興。
(五)重點改革持續深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全區行政許可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100%,電子證照關聯率達到88.39%,各行政機關通過政府門戶網站主動發布信息4041條。率先推行“驗登合一”新模式,解決項目驗收和登記多頭跑、流程多、時間長等問題,辦理工業園區內建設項目規劃核實8項。設置專窗專員專線,拓寬精細化服務范圍,“幫辦代辦”實現“能辦盡辦”,全年為企業、群眾服務3500余次。持續加大實體經濟護航行動和融資力度,常態化舉辦企業服務活動21場,破解各類“疑難雜癥”298個,“退減緩免”各項稅費28.7億元,累計爭取政策性補助資金4500余萬元。發放桂惠貸1562筆,放款金額21.95億元,為實體經濟注入更多金融“活水”,提高企業競爭力。
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農業農村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南環街道辦事處扎實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試點工作。大力推進“千萬工程”示范創建,堅持以產業培育和村莊運營為抓手,通過“組團”“抱團”等形式謀深謀細實施項目,累計在7個精品示范村實施項目18個,投入資金3762萬元。社會體制改革持續深入,深化醫保領域“放管服”改革,推動醫保經辦服務事項下沉,拓展村(社區)代辦幫辦醫保服務事項。
區域開放合作全面加強。持續推動柳南區跨境電商產業園建設,舉辦跨境電商峰會、論壇3場。組織20余家企業參加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中國—東盟博覽會(東博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進博會)等國家型展會拓展國際市場,參與自治區商務廳組織的面向RCEP其他成員國的系列經貿合作活動等。開展產業鏈招商16次,全年引進項目55個、億元以上項目12個,柳南區上榜“2023年度廣西招商引資成效明顯單位”。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70億元,進出口總量占全市60%以上。
(六)兜牢兜實社會保障,全面發展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就業創業工作穩步推進,舉辦招聘活動24場次,多渠道提供崗位近3萬個,城鎮新增就業1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4107人,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人數1244人,“零就業家庭”全區實現動態清零。全年完成參保25.93萬人,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動態參保率達100%,實現城鄉居民醫保擴面征繳“六連增”。精準落實“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發放醫療救助資金2516.69萬元。持續推進集采藥品惠民便民機制創新改革工作,全區集采藥品進藥店數量123家、村衛生室28家,集采藥品覆蓋率達100%。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6億元,開展老年人、殘疾人居家“上門”服務4萬人次,完成適老化改造、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94戶,為2400名高齡老人及特困對象提供營養餐6萬份,兜底托起困難群眾民生“底線”。
教育資源供給持續優化。推進智美小學擴建教學樓、二十七中學學生宿舍樓復工,新建、改擴建并交付使用4所公辦幼兒園,新增學位1320個、床位400個,緩解教育資源供求緊張現狀。全區共計招收義務教育段新生16611人。保障符合入學條件的隨遷子女6100人全員就讀公辦學校,共享優質教育。宏觀調控教育人才隊伍向農村學校流動,2024年我區支教教師42名,走教教師48名,城區內輪崗交流教師456名,城鄉學校共享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成果。鵝山路小學榮獲全市唯一“全國書香校園”稱號,柳南區獲評首批自治區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
衛生健康事業穩步推進。成功舉辦中醫藥健康集市,進一步構建全區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強化應急隊伍能力建設,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較去年減少超50%。國家免疫規劃預防接種門診實現全覆蓋,建成8家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基層醫療機構“優質服務基層行”基本標準達標率100%,其中2家基層醫療機構達到推薦標準。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提速擴面,公立定點醫療機構藥品零差價銷售覆蓋率達100%。持續落實優化生育政策,公建普惠托育項目祥源托育實現試運營,全區每千人口嬰幼兒托位數增至4.2個,柳南區獲評全國生育友好工作先進單位。
二、存在的問題
2024年,柳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部分指標未達到預期目標,主要存在以下困難:一是要素保障不全影響項目建設投產。由于征拆、場地平整等資金缺口未落實,部分擬供地的項目無法實現供地、部分已供地項目未具備開工條件。外加現有土地儲備不足,西擴進展緩慢,資源要素制約日益凸顯,無法滿足現代產業發展需求。二是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降。基礎設施投入減少,道路、供水、排污等基礎配套設施進展緩慢,影響周邊企業建成及投產。房地產市場持續企穩的根基尚不牢固,土地市場投資信心仍顯不足等。三是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等領域優質資源布局不夠均衡,城市精細化管理與群眾期待還有差距。
三、202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判斷、總體要求和預期目標
(一)總體判斷
2025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改革舉措的開局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從國家層面看,國家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圍繞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幫扶力度、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提振資本市場等五個方面,推出了一攬子增量政策,政策效應將在2025年集中顯現。從自治區層面看,自治區“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建設重大戰略效應加速釋放,特別是圍繞支持柳州發展,自治區為柳州量身打造了金融支持柳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等系列政策,為柳州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從柳州層面看,柳州化債工作已見曙光,有更多精力集中發展經濟。正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建設制造強市,工業已經具備全面觸底反彈的基礎和支撐。從柳南自身看,柳南區工業底蘊深厚,是柳州市工業發展的主要陣地之一。借助柳州全力“堅守工業本色、挺起工業脊梁、重振工業雄風、再創工業輝煌”
機遇,錨定“工業立區、物流興區”,多維度、多層面開展產業結構分析、體系完善,構建柳南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柳南經濟發展的韌性和抗風險能力。
(二)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工作論述的重要要求,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自治區黨委十二屆九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十三屆十一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守正創新、先立后破,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
(三)預期目標
2025年主要經濟指標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0%左右,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5.2%,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4.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0%,建筑業增加值增長4.0%,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3.2%,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
四、202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任務
(一)大力推動產業升級,在打造特色主導產業上拼出新高度、新發展。
聚焦傳統產業煥新。深入推進傳統產業提質、新興產業培育三年行動,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3家以上,重點升級煥新汽車、機械、建材、食品等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智能終端、新材料、高端裝備、智慧模具等戰略新產業。推動汽車零配件企業向新能源配件生產轉型,引導結構件、鈑金件等配套企業通過設備換新、技術革新,向輕量化、電子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引導機械零部件制造企業圍繞柳工集團拓展國際市場,融入裝載機、挖掘機、平地機等系列電動工程機械產品。深入實施“智轉數改”,推動新舊動能有序轉化、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引進智能模具、智能電控等企業10家以上。
聚焦新興產業培育。重點發展智能裝備、新材料和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礦山、建材等企業向非金屬新材料加工方向拓展業務,形成產業集聚,打造總投資超100億元的非金屬礦產業鏈產業園,形成柳南未來新興材料產業集群,力爭2025年實現五寨山母粒新材料等項目新增產值5億元以上。圍繞“做大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做優專用車、做精核心零部件”的整體思路,以上通五“一二五”發展工程、廣汽集團“菱勢工程”為牽引,加快全鏈條向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方向蓬勃發展。搶抓柳州大力發展智能終端及機器人產業機遇,大力推進上通五1100畝智慧停車場等配套產業園建設。
聚焦河西高新區西擴。以集聚集約集群為導向,將河西高新區西擴打造為柳州市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制造城的主要承載園區之一。與上通五、中鐵十六局等溝通協作,加快推進總投資17.65億元的“竹鵝溪源岸治理與特色產業融合發展”EOD項目,并以此為切入口破局河西高新區西擴區域開發建設,力爭2025年供地400畝以上,拓寬工業高質量發展增量空間。吸引科技含量高、產業帶動強的優勢企業入駐,使河西高新區成為高精裝備智造基地、智慧汽車再造基地、向海經濟發展基地,加快形成產業集群。
聚焦精準招商。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攻堅突破專項行動,立足三大主機廠發展布局和增長需求完善招商圖譜,搭建“鏈主”企業招商聯動專班,開展以鏈引商、以投帶引、資本招商、基金招商,精準吸引汽車零部件、機械裝備、新材料等優質項目融入現有產業體系;支持海聯金匯、威翔等“小鏈主”企業依托優勢資源承接項目,政企聯合謀劃項目、招引項目,力爭引進簽約項目55個,其中工業領域項目45個以上、億元項目15個以上,招商引資項目投資完成額增長10%。
(二)大力推進商貿發展,在提升消費品質和水平上拼出新跨越、新格局。
全力激發市場消費活力。大力推動煥新“五進”系列活動,持續打造一批聚人氣、促消費的主題節慶,千方百計穩住家電、汽車、住房等大宗消費,有效提振住宿餐飲、文娛旅游等大眾消費。著力提振居民消費需求,持續升級傳統商業生態,依托谷埠街、金綠洲、高鐵商圈閑置樓宇打造消費新場景,吸引高端餐飲、大型零售、品牌連鎖企業進駐布局,力爭全年盤活閑置樓宇5萬平方米;引導銀山、南環等地段小型分散市場集聚經營,逐步打造農機、螺螄粉原材料、汽車零部件等專業市場集群;加快推廣“制造+服務”,鼓勵柳工、廣汽集團等制造業企業開展產銷分離,支持萬維跨境直播電商產業園、瓏齡汽車電子產業園等平臺創新發展,拉動限額以上批發業銷售額新增10億元以上,服務業企業上規入統30家以上,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
全力建設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大力開展“物流興區”攻堅三年行動,深度融入柳州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加快構建以柳州鐵路港為龍頭的萬畝現代商貿物流產業集群。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研發設計、市場營銷、售后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數字化、價值鏈高端延伸,共建汽車、機械及食品加工等重點產業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以高效化流通推動實體經濟降本增效。力爭2025年,基本建成以汽車、機械、原材料與貿易加工為主要上市品種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體系,集聚、培育一批規模以上的大宗商品貿易交易和現代物流企業,建成區域重要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交易額達100億元以上。
全力建設RCEP示范項目集聚區。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等國家戰略,深化與上通五、柳工等鏈主企業的溝通合作,全力承接先進地區產業轉移,重點招引一批符合產業定位的“短平快”項目。依托鐵路港海關監管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大力發展外向型服務業,支持企業在柳南設立跨境、區域結算中心,推動上通五、柳工等企業擴大境外合作,鼓勵柳南企業出海搶項目、爭訂單,實現供給腹地與消費市場的高度整合,持續提升投資、貿易、消費、資金流動、人員往來、物流暢通等便利化水平,力爭2025年新發展10家以上企業開展出口貿易,新增產值10億元以上,全力推動汽車、機械、食品等更多柳南優勢產業和產品“走出去”。
(三)大力推進鄉村振興,在促進城鄉融合上拼出新突破、新進展。
持續抓好糧食生產。嚴守耕地紅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全力做好“糧袋子”“菜籃子”穩產保供工作,保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9.02萬畝、產量3.25萬噸以上,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完成0.95萬畝的高標農田建設任務。持續推廣稻稻油模式,落實3600畝收籽油菜面積。強化科技攻關,實施水稻增密增穗行動,輻射帶動柳南區水稻大面積均衡穩產,確保2025年糧食播種面積、產量穩定。
持續推進特色農業發展。持續推進柳南“一鎮一特色”產業項目建設,不斷擴大設施農業生產規模,強化科技驅動含量。在太陽村鎮和洛滿鎮建成以螺螄粉全產業鏈為主導的食用菌、優質蔬菜、肉鴨、蛋雞、鵝肝等五大產業集群基地。在流山鎮逐年實施桑蠶全產業鏈項目,建成穩定高效的原料生產、加工產業體系。力促實隆麻鴨培育、螺螄粉原材料(蔬菜+)、食用菌產業園等農業重點項目盡快落地投產,力推桑蠶全產業鏈、肉牛養殖、陸基養殖等特色產業發展壯大。加快推進與深農集團、山東壽光農控集團、上海悅享、中農集團等知名企業合作,推進實施畜禽屠宰、食用菌、蔬菜冷鮮、禽蛋以及蠶絲等農產品深加工,加快謀劃廣西佳佳鵝肝全產業鏈產業、品品鮮食用菌提質擴面等項目落地。
持續推進鄉村環境治理。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區域化建設為發展方向,深入推進農村危房改造、農村生活垃圾轉運處理設施建設,深化農村污水、垃圾、廁所“三大革命”,計劃投入資金4300萬元,包裝打造7個和美鄉村;持續推進“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打通群眾出行“最后一公里”;大力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全力推進市政管網入鄉村,讓更多群眾用上優質好水。
(四)大力推進項目建設,在提升經濟發展活力上拼出新起點、新篇章。
強化項目前期謀劃和儲備。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上謀劃智慧模具產業園、汽車用智能LED車燈、新能源汽車充配電系統生產等項目;在利用優勢資源上圍繞新材料產業,聯動柳鋼、魚峰水泥及重點礦山企業,謀劃廣西鎂基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在現代商貿物流業上圍繞鐵路港,謀劃汽車整車及零部件交易市場;在基礎設施補短板上圍繞“兩重”建設,重點推進廣西主要支流柳江河治理工程柳州市河西西堤雙沖大橋至露塘碼頭段防洪工程等項目;在發展特色農業發展上圍繞國儲林、高標準農田,推動農業融合發展。2025年儲備項目150個以上、其中產業項目100個以上,力爭開工60個以上,開工轉化率達40%以上。
強化要素保障加快推進項目建設。緊盯尚未開工項目,用好自治區、柳州市重大項目并聯審批機制,及時打通項目建設難點堵點問題。準確把握中央、自治區政策資金投向,強化向上爭取投資力度。重點推進柳南區洛滿鎮居民老舊供水管網改造二期工程、柳南區流山鎮居民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工程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支持,關注已入自治區水利廳項目庫的廣西主要支流柳江河治理工程柳州市河西西堤雙沖大橋至露塘碼頭段防洪工程。儲備推送2025年上級資金項目共計35項,涉及城市地下管網及設施、城市更新、水利等領域,擬申報上級資金13.03億元。加快推動項目建設,全力推動中鐵柳州物流產業園項目、柳南區渡口村城中村改造項目、柳南區螺螄粉原材料(蔬菜+)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項目等7個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推進柳南智能化汽車倉儲物流產業園項目、豪川物流產業園、西環路4號地塊周邊地塊(一期)等25個續建項目建設,力爭廣西機械材料循環產業園標準廠房項目、河西高新區模塑科技標準廠房建設項目、河西工業園模具及汽車部件制造基地3個項目建成投產。
(五)大力推進改革創新,在激發社會活力上拼出新挑戰、新目標。
高水平推進營商環境。深入開展營商環境攻堅三年行動,加力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指尖通辦”集成化改革,持續打造幫辦代辦、“區長直通車”服務品牌,推動更多事項由“可辦能辦”轉向“好辦易辦”。全力推動惠企政策“直達快享”,加大力度推進“拿地即開工”、容缺受理、并聯審批,進一步壓縮審批時間。持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市場準入退出環境,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持續完善存量企業服務清單,用好、用活“工業110+”等平臺,扎實開展企業紓困幫扶,下好、下透減稅降費“及時雨”。
高水平推進科技創新。重點圍繞特色優勢產業,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加快柳工土方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爭取更多科技創新資源向柳南轉移、在柳南轉化。支持廣汽集團等龍頭企業爭創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圍繞三大主機廠等鏈主企業發展需求進行技術攻關、產品開發和服務提升,啟動實施采埃孚變速箱產能提升等20個技改項目,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家,培育自治區級以上專精特新、瞪羚企業6家,帶動本地產業鏈提質升級。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人才共用、平臺共建、聯合攻關,探索“產學研用孵”有機貫通、開放協同的人才引育機制,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
高水平強化對外開放。搶抓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機遇,深化向海經濟園區、RCEP集聚區建設,出臺《柳南區高質量實施RCEP示范項目集聚區建設方案》,積極參與面向東盟的外向型產業體系構建,加快融入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柳州聯動創新區建設。加快發展服務貿易、數字貿易、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推動虎森機械、蒲菱汽車等更多企業“出海搶單”,支持科路公司鐵路測量器具、匯恒公司工程機械配件等產品開拓“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全力打造東盟(柳州)汽配產業生產加工貿易基地、跨境電商產業集聚區,全年新增外資外貿主體20家以上、進出口總額增長5%。
(六)大力推進生態保護,在提升環境質量上拼出新態勢、新經驗。
全面貫徹落實美麗中國、美麗柳州建設的決策部署,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落實落細河長制、林長制、田長制,做好迎接第三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及后續整改工作。持續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堅持PM2.5與臭氧協同管控,強化揚塵、餐飲油煙等污染防治,確保空氣質量穩定向好;大力開展水質提升行動,持續擦亮柳州水質全國第一金字招牌;加快山灣采石場等歷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完成太陽村鎮、洛滿鎮地質災害整治,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和新污染物治理,助力柳州“無廢城市”建設。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完成植樹造林1.6萬畝,因地制宜發展國儲林項目5萬畝。
(七)大力加強民生保障,在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上拼出新形勢、新成果。
持續抓好城市建設更新。加快推進渡口,基隆,新云、和平等城中村改造項目,力爭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加快推進西環路四號地塊(龍隱臺項目)建設,同步推進項目安置房及規劃一路建設,完善范圍內管線遷改、地下干渠改造、規劃三路建設。完成柳南南片區管網改造項目(總投資2.1億元)、柳南區螺螄粉小鎮(總投資0.43億元)、洛滿鎮居民老舊供水管網改造工程(總投資0.78億元)等重點項目建設。開展20個老舊小區改造,完成銀山片區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力爭城邕片區、飛鵝東站等地塊掛牌出讓。推動城市排水排澇設施、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和老化更新改造,加強道路、橋梁等市政設施日常巡查和管護,確保市政設施安全完整。
持續推進就業穩定。全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穩定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脫貧人口等重點群體就業,新開發“家門口”崗位4.6 萬個以上,新培育市級充分就業社區20個、就業服務站11個。健全勞務協作機制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就業幫扶長效機制,推進鄉村公益性崗位的開發和管理,結合產業發展方向和特點挖掘培育一批就業幫扶車間,統籌就地就近就業和外出務工,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加大創業孵化基地、就業見習基地建設和扶持力度,樹立一批“示范基地”。
持續提高全民參保面。聚焦重點群體集中持續開展擴面征繳宣傳專項行動、“社保服務進萬家”等活動,促進多層次醫療保障有序銜接,實現社會保險法定人員全覆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7%以上。建立健全養老保險監管機制,積極開展養老金發放稽核工作。
持續深化健康衛生事業。加強醫聯體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帶動基層醫療機構服務水平提升;以服務均等化為目標,扎實做好基本公共衛生和家庭醫生簽約工作;持續推廣嬰幼兒照護服務經驗,持續推進“醫育結合”托育模式,推動健全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能力建設,扎實推進疾病預防和衛生監督工作;圍繞“好看病、看好病”,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升級改造十一冶、南站衛生服務中心,實現數字化預防接種門診全覆蓋;推動村衛生室集采藥品價格降幅達60%、“雙通道”國談藥品配備147種以上,努力滿足群眾就醫用藥需求。
持續推進教育事業高效發展。圍繞“好上學、上好學”,科學布局銀山片區、鵝山片區兩大中學教育集團,開工重建和平路小學,新增學位1080個以上;推動半數以上公辦幼兒園納入集團化管理,8家公辦幼兒園創建市級以上示范園,力爭通過自治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用柳南教育資源優勢牢牢守住主城區的中心地位。
持續繁榮發展文體事業。圍繞“強文體、文體強”,大力發展群眾體育事業,力爭賽事經濟產出效益突破億元;逐步擴大公共文化供給,推動柳南文化館晉升國家二級文化館。突出文旅地域特色,加快推進拉達水庫文旅項目、流山姐歌圩碼頭、麒麟莊園項目、鳳凰河紅色愛國教育軍事拓展基地等4個文旅項目。打造“研學+文體活動賽事+旅游”融合發展新模式,促進文旅體農等各行業深度融合,將太陽村鎮百樂村打造成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太陽村鎮山灣村、洛滿鎮福塘村打造成廣西鄉村旅游重點村;九波農莊打造成廣西五星級鄉村旅游區。
持續提升民政服務效能。落實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責任,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深入推進“銀齡行動”,統籌抓好康復、護理等老齡健康事業,新增“長者飯堂”2個,建成投用南環街道為老服務中心,提供居家養老服務3萬人次以上。及時精準識別留守兒童、流動兒童,完善制度措施,加強關愛服務,促進健康成長。持續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工作,加強地名文化保護,做好柳南特色“地名文化”宣傳工作。籌備成立柳南區慈善會,推進柳南區“慈善幸福家園”試點工程。
?
?
?